(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月31日,我国唯一一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1号机组迎来商运20周年。截至目前,秦山三期两台机组安全运行39堆·年,累计安全发电2231.7亿千瓦时,机组WANO 综合指数9次满分,运行业绩处于世界核电先进水平。充分发挥重水堆优势,自主生产钴-60、碳-14等同位素,积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秦山三期工程采用加拿大坎杜6核电技术,装机容量为2台728兆瓦。1998年6月8日1号机组开工建设,2002年12月31日、2003年7月24日两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创造国际重水堆核电站建设工期最短的纪录,实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被誉为“中加合作的成功典范”。
持续提升安全运行水平。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后,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深入推进质量管理改进提升,持续推进设备管理、精准消缺和减非停工作,两台机组保持安全环保经济运行,WANO指标全部进入并一直保持在先进行列,其中1号机组自2019年起连续4年WANO综合指数满分,秦山三期安全生产和机组运行业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全面提升大修绩效。成立大修优化专项组织机构,执行例会推进制度,开展大修项目优化,实现项目工时标准化;提高关键设备自主核心检修能力,首次完成重水堆机组非全堆芯压力管更换的条件下主慢化剂泵的解体检修工作,推动500kV GIS自主检修能力、发电机相关系统、Grayloc密封结构自主检修等的核心检修能力建设。截至目前,秦山三期两台机组共经历22次大修,2次实现大修“30目标”。
发挥优势开展同位素生产。充分发挥重水堆优势,自主生产钴-60同位素,工业钴-60可满足国内市场70%的需求、医用钴-60满足100%需求,2020年利用钴-60辐照灭菌方法,将医用防护服灭菌周期从1周缩短到1天内。2022年4月,秦山核电首批碳-14辐照生产靶件入堆,计划2024年出堆,届时将打破我国碳-14供应依赖进口的局面。2022年11月25日,首批商用堆钇-90玻璃微球生产靶件研制启动,预计到2024年生产出基本满足国内医疗需求的钇-90,将大大降低肝癌患者的治疗成本。
持续推动技术改进创新。在国外专家多次尝试没有成功后自主提升机组功率8兆瓦,每年可增加发电量1.2亿千瓦时,成为对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范例。优化重水堆机组大修周期,秦山第三核电厂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入24个月大修周期的核电厂。自主开展技术改进3100余项,其中重大技术改进项目450余项,提升机组本质安全水平。积极开展设备国产化工作,完成启动仪表、NH核级球阀、设备闸门密封条等1200余项备件的国产化。建成我国首个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形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重水堆乏贮设施模式”。依托秦山核电重水堆开展科技创新,产生专利170余项,标准14项,包括2项ISO国际标准(《核电厂冰塞冷冻隔离技术导则》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测定重水浓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秦山核电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1+1+2+4”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拥有国内唯一的商用重水堆核电机组、在同位素生产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经济环保运行的基础上,有序开展锶-89、镥-177、钇-90等同位素的研发生产,加快推进同位素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全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同时,积极推进数字电厂建设、压力管更换等工作,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实现新时代核电领跑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秦山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