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地方“两会时间”正式开启。1月10日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召开两会,谋发展、布棋局,掀起轰轰烈烈的干事创业热潮。随着2023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大量最新能源数据持续披露,各项能源发展举措跃然纸上,一幅宏大的地方能源发展蓝图渐次展开。
煤炭资源优势区
(资料图片)
增储上产仍放首位
看能源发展、话能源大势,一马当先看晋陕蒙。回顾2022年,晋陕蒙不负众望,充分发挥保障能源安全第一梯队作用,交出了能源保供硬核答卷。
“在能源供需紧张的形势下,山西发扬革命老区精神,每天约有23万产业工人日夜奋战在井下生产一线,约200万吨煤炭资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山西煤炭日均产量达到356万吨,以长协价保供24个省份电煤6.2亿吨。截至2022年12月底,山西全年煤炭产量已超13亿吨,占全国产量近1/3。
陕西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紧盯能源生产、供应重点环节,扎实推进能源保供各项工作。2022年完成煤炭产量7.4亿吨,增长5.7%,省内电煤需求实现全覆盖;支援兄弟省份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2.53亿吨。
内蒙古坚持保大局、为大局,2022年实现煤炭产量12.2亿吨、发电量6465亿千瓦时,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45亿吨、外送电量2640亿千瓦时,均居全国第一。
进入2023年,晋陕蒙仍然将增储上产放在首位。山西省明确指出,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2023年力争煤炭产量达到13.65亿吨,以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做好电煤稳价保供。
陕西省则要求,优煤、稳油、扩气、增电。一方面,扛牢能源安全责任,抓好煤炭稳产保供和优质产能建设,争取海则滩等4处煤矿开工建设;另一方面,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宜黄、神府天然气勘探,支持镇巴页岩气开发。
“煤炭、油气这些地下宝藏不能挖出来就拉走,一定要在内蒙古大地上转化增值。”内蒙古提出,2023年要在稳产保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发展。
清洁能源丰富区
能源项目带动有效投资
“双碳”目标背景下,清洁能源发展是重头戏。地处我国西北方的能源大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风光资源,纷纷将重大能源项目作为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将规模化发展清洁能源作为推动地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
2023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重点围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加快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4个千亿产业集群。进一步来看,2023年,青海将推进重大项目撬动投资,其中,在能源投资方面,青海将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第一批1090万千瓦建成并网、第二批700万千瓦全面开工、第三批1000万千瓦计划目标争取获批,推进李家峡水电站扩能并网发电,加快建设羊曲、玛尔挡水电站,开工建设哇让、同德、南山口等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全面提升新能源发电调峰能力。
新疆锚定石油石化、煤化工、硅基、有色金属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以此推进能源产业升级转换。其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创新建立多元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推进能源、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准东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示范区、哈密国家级现代能源与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吉林省则大力推进能源产业“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清洁型电源、友好型电网、灵活型负荷、主动型储能”为主体的吉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吸引用电大户落户吉林;重点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家电投氢能产研基地建设。
新能源崛起区
高水平发展风光电
目标是引领前行的灯塔。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新能源建设布局的目标任务,从中可以感受到地方争先恐后发展新能源的决心。
布局较早的“三北”地区,稳步推进风电光伏基地化开发。以甘肃为例,其将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国家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作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2023年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金昌建成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东南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趋势愈加分明,为我国新能源事业发展再添新彩。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谋划推动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开发,着力打造“1+3+3”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可谓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水平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
广西将大规模开发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重点打造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推动广西红水河光伏、崇左风光等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山东则公布2023年的目标任务是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和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提出建好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并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储能项目,有效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