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转向宽松,煤价中枢回落,后期市场如何走?
——2023年3月煤炭市场分析
刘纯丽
【资料图】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核心提示
◆2023年前两个月国内消费、投资和生产均出现改善,经济修复稳中向好,但需求不足仍较突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经济恢复仍然处在初步阶段,亟待政策进一步综合发力。2023年,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带动能源需求稳定增长,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2023年将重点做好增加能源生产供应、持续夯实能源储备、保持能源价格稳定、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四项工作。目前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总量超过25亿吨,发电供热用煤、民生用气中长期合同实现全覆盖。
◆进入2023年,保供政策延续,原煤生产较快增长。1—2月份生产原煤7.3亿吨,同比增长5.8%,日均产量1244万吨,连续三个月维持在1200万吨以上。1—2月山西省继续领跑全国,1—2月累计煤炭产量同比增长达10.4%。在保供背景下,后续国内煤炭产量仍将继续保持在高位水平。
◆因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及进口煤价格优势,2023年1—2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6064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增70.8%,创历年来前两月的第二高位。另据数据显示,2月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20.7万吨,其中动力煤约13.43万吨。澳煤的进口一方面使国内煤炭进口渠道更多元化,另一方面澳煤煤质较好,可有效补充国内高卡煤市场资源,打破国内优质高卡煤的垄断,同时有利于国内煤炭价格的稳定。
◆当前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用电量向好,用电负荷保持在偏高水平。但3月中旬以后,天气转暖北方地区陆续停止供暖,电煤需求量随之下降,煤炭消费进入传统淡季。在长协煤全面覆盖且兑现良好、进口煤充足的情况下,煤电企业电煤库存高位,市场煤采购寥寥,市场整体供需关系继续向宽松转变,煤炭市场价格上行空间有限;但也存在非电需求向好的预期,受大秦铁路春检临近及近期长江水库入库和出库流量仍处于低位运行、后续水电出力情况难以确定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下行空间或亦有限。
2023年1—2月煤炭市场运行情况:煤炭产量维持较快增长,市场供需转向宽松
01
保供政策延续,煤炭产量维持较快增长
2022年8月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将煤炭保供政策统一延续到2023年3月,充分释放先进产能。在政策持续发力下,2023年初原煤生产较快增长。1—2月份,生产原煤7.3亿吨,同比增长5.8%,增速比2022年12月份加快3.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44万吨,连续多月维持在1200万吨以上。山西省继续领跑全国,1—2月累计煤炭产量达21497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0.4%。
图1 2019—2023年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
图2 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月度走势
02
1—2月全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70.8%,创同期第二高位
2023年1—2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606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539万吨增加2525万吨,同比增长70.8%,仅低于2020年前两月的6806万吨,创下了历年来前两月的第二高位。1—2月煤炭进口量的大增,与去年同期受印尼煤炭出口政策变化、乌克兰危机升级等因素影响致基数偏低直接相关,同时也与进口煤价格优势有关。1—2月煤炭累计进口额82.8亿美元,同比增长41.35%。据此推算前两月进口平均单价为136.60美元/吨,较2022年同期我国进口煤平均单价每吨165.59美元同比下降28.99美元/吨,当前进口煤处于“量增价减”状态。
图3 2019—2023年煤炭月度进口量
进入2023年,北半球气温较往年偏高,叠加各大主要煤炭进口国库存均较为充足、需求端表现低迷,国际动力煤市场震荡中弱势运行。欧洲由于供应稳定、库存充足,天然气市场价格下跌的趋势持续,抑制了终端耗煤需求。3月17日欧洲三港煤炭期货报价135美元/吨,较2022年高点438.35美元下降69.2%。而受欧洲需求不足、买家煤炭采购活动暂停的影响,2月份印尼动力煤标杆价格HBA降为277.05美元/吨,较1月的305.21美元/吨下调了28.16美元/吨,较去年同期的HBA价格188.38美元/吨同比上涨88.67美元/吨。2月底,受内蒙古煤矿事故影响,国内市场煤价迅速上涨,进口煤市场情绪也受到支撑,印尼煤报价上调。但因事故引发的煤矿安全大检查对煤炭产量影响有限,供应端并未出现明显收紧,市场由供应收缩预期产生的看涨情绪逐渐消退。进口印尼煤市场情绪也受到一定影响,终端观望心态显现,印尼动力煤报价出现小幅下调。3月下旬,印尼即将进入斋月,加上国际市场需求增加,进口印尼动力煤市场持续向好,外矿报价和市场投标价均有所上涨。3月17日,印尼3800大卡离岸价76美元/吨,周环比上涨2.5美元/吨;4600大卡离岸价102.5美元/吨,周环比上涨4美元/吨。
图4 国际三港煤炭期货价格走势
03
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电力生产增速放缓
2023年2月份,春节长假结束,生产生活陆续恢复。全社会用电量69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用电量4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第三产业用电量1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2%。1—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38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用电量87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用电量248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4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
电力生产增速放缓。1—2月份,发电134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增速比上年12月份放缓2.3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28.8亿千瓦时。分品种看,1—2月份,火电、水电由增转降,核电增速放缓,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下降2.3%,水电下降3.4%,核电增长4.3%,风电增长30.2%,太阳能发电增长9.3%。
图5 工业增加值与全社会用电量
04
2月铁路发送货物增长6.8%,环渤海港口库存维持高位
2月份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长6.8%,较1月份增加7.7个百分点;全国铁路货运周转量2911.3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9%。今年1—2月,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8.10亿吨,同比增长2.7%;全国铁路货运周转量5915.9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6%。进入3月,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3月13日—3月19日累计运输货物7799.9万吨,监测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3980.3万吨,环比增长2.5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28.8万TEU(标准箱),环比增长3.04%。
公告显示,2023年1月份大秦线完成货物运输量3580万吨,同比增长5.11%,日均运量115.48万吨。2月份,大秦铁路货物运输量继1月增长后再次实现增长,完成3179万吨,同比增长2.55%。1—2月,大秦铁路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6758万吨,同比增长3.89%。
1月春节长假结束后,2月下游生产缓慢恢复,但由于气候总体呈暖干特征,燃煤电厂库存维持高位,且煤炭价格因安全事故有所波动,但总体处于回落通道,终端观望、暂缓采购,环渤海港口库存持续高位运行。3月初,环渤海各港遭遇大雾封航,船舶装卸作业严重受限,调出量大幅减少,而在调入量稳定且略有回升的情况下,港口库存呈现直线上涨态势,维持在2700万吨以上。随着港口封航结束下游拉运增多,港口库存也缓慢回落。截至3月17日,北方九港库存合计2699万吨,仍高于去年同期900多万吨,整体库存位于近年来高位。
图6 北方九港库存合计年度对比
05
2月中旬市场回暖,海运费上行
今年农历新年正值阳历1月下旬,整个1月沿海运价维持底部徘徊。直到2月中旬,港口市场煤价大幅回落至限价区间以内,下游终端刚需采购增加,港口现货煤价初现企稳反弹迹象,短期市场情绪略有缓和,沿海运输市场新增货盘亦有所释放,带动煤炭运价打破底部僵持格局开始上行。进入3月,随着下游需求回暖,非电终端刚需询价增多,港口市场寻货情况有所增加。海运煤炭市场运力需求保持稳定,但部分港口出现的封航情况一定程度影响运力周转效率,船东报价随运力情况涨跌,波动中上行。3月20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报收于900.97点,日环比上涨40.6点。
除了季节性因素外,受全球经济潜在的衰退阴影及市场运力供应增加影响,2023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延续2022年底低迷状态,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一路下滑,2月16日报收于530点,较年初1250点下挫近60%。随后,因对海岬型和超灵便型船需求增加,带动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上涨。而由于太平洋地区货盘增多,主要矿商询盘热情不减,即期运力有所消化,加上黑海谷物协议得以延续,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连续第四周上涨。3月17日,BDI指数虽下跌25点至1535点,日跌幅约1.6%,但周整体涨幅达7.8%。
图7 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
图8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
06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综合施策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的复杂形势,我们扎实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进口日益多元,储备能力持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总体来看,我国能源安全是有保障的。
2023年,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带动能源需求稳定增长,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为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综合施策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加能源生产供应。稳定煤炭生产供应,加强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能源进口多元稳定。二是持续夯实能源储备。建立健全能源储备体系,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三是保持能源价格稳定。密切关注能源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多措并举抓好煤炭价格调控监管,通过稳煤价进而稳电价,努力稳住国内能源价格“大盘”。四是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推动发电供热用煤、民生用气中长期合同实现全覆盖。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目前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合同签订总量超过25亿吨。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监管台账,常态化开展不履约案例归集整改,严格落实各项激励约束措施,不断提升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水平。
07
市场供需转向宽松,煤炭市场价格弱势维稳
2023年元旦过后春节临近,煤矿以及下游企业均陆续放假,供需呈现双弱局面。部分中小电厂以及部分非电行业释放了一些备货需求,市场情绪出现回暖迹象,且春节前后我国出现强冷空气过程,但因煤电企业电煤库存量继续增加,环渤海市场交投氛围冷清,环渤海港口下锚船数量保持低位,在长协供应充足背景下,终端对市场煤需求有限,且大都压价采购,实际成交偏少。进入2月,受高库存影响,煤炭港口报价呈现回落走势。
2月22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新井煤业有限公司一露天煤矿发生大面积坍塌。短期内煤炭供给趋紧预期增强,国内市场煤价迅速上涨。事故发生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文要求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异地执法。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等煤炭主产省份也部署了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全面排查整治。但实际工作中此次排查对煤炭产量影响有限,供应端并未出现明显收紧。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1日消息,全国煤炭日均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保持在1.6亿吨以上,北方主要下水煤港口存煤保持在约3000万吨,处于近几年高位,环渤海港口动力煤现货价格回落至近两年低位。
进入3月,随着供暖季接近尾声,以及进口煤优势再现,市场整体供需关系继续向宽松转变,下游用户观望情绪较浓,成交偏少,动力煤市场再次面临下跌压力,北方港煤炭报价基本稳定。3月21日环渤海港口市场5500大卡、5000大卡、4500大卡分别报价1100~1130元/吨、930~970元/吨、810~840元/吨。
图9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
煤炭市场展望:煤炭消费淡季来临,煤价弱稳运行
01
制造业PMI供需双回升,货币政策保驾实体经济
2023年前两个月消费、投资和生产均出现改善,经济修复稳中向好。2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6%、56.3%和56.4%,高于上月2.5、1.9和3.5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在构成制造业PMI的分类指数中,2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略低于临界点,数据显示制造业供需双回升,但生产供给回升幅度高于需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12个月以来高点,企业信心继续增强,或预示着未来PMI仍有一定改善空间。
1—2月的经济数据进一步确认了今年的经济修复速度。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2022年12月份为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不过,从分项数据看,汽车消费走弱,地产行业修复不均衡,外需回落对部分行业的生产和投资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至0.8%。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明显好转但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需求不足仍较突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将释放约5000亿元流动性。通过降准这一有效方式,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图10 中国制造业PMI
02
煤矿安全事故敲响警钟
2023年以来,内蒙、山西、贵州等地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内蒙古阿拉善露天煤矿发生的重大坍塌事故,造成了53名工人失联或死亡。3月16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召开全国矿山事故警示教育视频会议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新井煤业有限公司露天煤矿发生坍塌事故,教训极其深刻,要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从严从实抓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强调,要举一反三,扎实开展矿山安全综合整治。健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各矿山企业迅速开展全系统、各环节、全覆盖自查自改,形成问题隐患清单和制度措施清单;聚焦露天矿山、露天转井工、井工转露天等8个专项整治内容,着力解决一批重大问题、消除一批重大隐患;严格重点矿山检查,开展检查人员培训辅导,统筹好检查时间进度,真正看出问题、查出隐患;强化企业自查自改情况督导检查,做好对企业“一对一”指导服务,确保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03
厄尔尼诺现象回归,天气异常或将加剧能源紧张
近日,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公布的会商预测结果显示,连续三年的拉尼娜事件将于2023年春季结束,预计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中性状态,不排除秋冬季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可能性。而英国气象局科学家根据其模型推测,全球转向厄尔尼诺气候模式,2023年的全球气温将高于2022年,且其效应还会持续数月时间并可能导致全球升温幅度在2024年首次突破1.5摄氏度,创下新的全球最高气温纪录。虽然目前对今年可能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的规模尚不清楚,科学家们也表示要到今年6月份或许情况会更加明朗。
厄尔尼诺现象回归,也将引发我国极端性气候的波动,暖冬、干旱和洪涝,东北冷夏,热带风暴偏少。上一次重大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2016年,当时影响了全球6000万人口,导致能源的消耗迅速达到了顶峰。而此次厄尔尼诺的回归也或将再次加剧能源的紧张。
04
澳煤进口全面放开,补充国内高卡煤市场资源
3月16日,在商务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港口和海关部门已被告知允许澳大利亚煤炭运入中国的有关提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对煤炭进口实行自动许可管理,煤炭自动进口许可证可正常申请。
数据显示,2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20.7万吨,其中包括炼焦煤约7.3万吨、动力煤约13.43万吨。目前澳洲动力煤5500大卡离岸报价约120美元/吨,折算到国内价格接近1100元/吨,较国内价格约低100元/吨以内。澳煤的进口一方面使国内煤炭进口渠道更多元化,另一方面澳煤煤质较好,可有效补充国内高卡煤市场资源,打破国内优质高卡煤的垄断,同时有利于国内煤炭价格的稳定。
05
煤炭消费向淡季转换,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当前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用电量向好,用电负荷保持在偏高水平。但3月中旬以后,随着天气转暖、北方地区陆续停止供暖,电煤需求量随之下降,煤炭消费进入传统淡季。在长协煤全面覆盖且兑现良好、进口煤补充充足的情况下,煤电企业电煤库存高位,市场煤采购寥寥。在保供背景下,国内煤炭产量继续保持在高位水平,港口货源供应形势良好。
3月17日,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印证了上述情况。其分项指标中,供给指数52.41%,电煤供给量继续增加,其中进口煤供给量继续增加,增幅扩大,进口煤指标环比上升1.16个百分点。需求分项指数49.15%,环比下降0.85个百分点,表明电煤需求量开始下降。库存分项指数51.28%,环比上升1.29个百分点,煤电企业库存继续增加且增幅有所扩大,同时新合同指标环比上升0.51个百分点,在途库存继续增加,增幅有所扩大,短期内煤电企业库存仍将继续增加。
据煤炭江湖信息,内蒙市场氛围依然低迷,新一期站台外购价持平,多数煤矿持观望态度,煤价维稳,也有煤矿为刺激拉运继续小幅降价;陕西地区市场客户维持刚需采购,部分煤矿仍有库存积累,有煤矿下调块煤价格,短期内预计价格延续偏弱运行。
当前,尽管非电用煤需求仍未完全释放,动力煤出货情况不佳,但在成本支撑下,贸易商继续下调价格的意愿不强。港口市场报价基本运行在限价范围,成交价格低于限价。另据市场消息,大秦线春季集中检修施工时间初步安排于4月6日—5月5日,检修时间30天,期间大秦线日发运量通常将降至100万吨水平左右,港口调入量的下滑将使得4月份港口库存水平下降。
短期看,电煤市场进入传统淡季,整体需求偏弱,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但也存在非电需求向好的预期,加之近期长江水库入库和出库流量仍处于低位运行,后续水电出力情况难以确定,煤炭价格下行空间或亦有限。(本报告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电联官网、中国煤炭市场网、煤炭江湖)
原标题:煤炭研报 | 供需转向宽松,煤价中枢回落,后期市场如何走?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