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日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表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破解我国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国家能源局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扎实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2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了12亿千瓦。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
据黄学农介绍,国家能源局致力于推动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2月底,我国已建成充电站约11.1万座,充电桩559万台,其中,公共领域的充电桩达到186.9万台,支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推动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是着力破解能源和交通领域各自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新能源汽车通过充电基础设施与电网进行能量交互,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有效消纳。”黄学农表示,国家能源局积极支持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参与绿色交易试点,目前已经在山东、四川、陕西等14个省份,累计完成了52亿千瓦时的交易电量,减少碳排放约500万吨,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
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海量分布的移动储能资源,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实现对电网负荷的削峰填谷,平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带来的波动,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应急的响应能力。目前,浙江、河南等16个省市开展了车网互动项目70余项,布局V2G桩1130余个,累计充放电1.1万次,充分发挥了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的特性,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提升了电网运行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充电桩站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居住社区和城际出行充电难的问题依然局部存在,车网互动的政策标准和市场模式仍在研究试点的阶段,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对于推动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黄学农建议: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绿色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以综合性、前瞻性的视角统筹做好车能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系统评估不同汽车技术路线的减碳潜力、能源供给路径和能源需求,明确面向“双碳”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系统协同的主要方向、重点、目标和任务。研究部署行业交叉融合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落地,准确把握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系统属性,强化新能源汽车企业、充放电设施运营企业与电网之间的产业协同,建立更加完善的车、桩、网一体化运行发展模式,为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推动政策落地实施,促进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抓好《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落地,持续优化充电网络规划布局,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针对居住社区和城际出行等充电难的这些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完善针对性措施,完善政府监管职能和监管手段,做到真正解难题、办实事,推动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要加大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推动车网融合发展。创新新能源汽车与绿色能源融合发展利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加大分时电价应用范围,以价格信号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行为,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机制途径,鼓励通过负荷聚合主动响应电网调节需求,参与电力调峰与辅助服务市场,鼓励行业机构和企业加快柔性充电、无线充电、自动充电等先进技术研究,开发具备车网互动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支持电动汽车开展V2G应用示范,鼓励运营企业增大双向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力度,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