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电力市场年度交易自1月3日开市,已临近尾声。目前改革阶段,电力商品有着其特殊属性,致使市场交易行情走势除了受供需形势影响之外,政策因素的影响更是掷地有声。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政策频发促市场不断升级完善。从政策面来看,2023年的四川电力市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又有较大幅度调整升级,为推动中长期高比例签约,发用两侧年度交易批发量不得低于对应基数80%(简称:80%签约要求)的年度签约,否则未买够或未卖够的批发量将在年度同侧电能量交易结束后按发用对侧拍卖交易方式形成水电市场化交易合同。这是今年总体方案中一个重大关键变化点,也是历年来总体方案从没有涉及的升级内容,甚至在前期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未曾出现。
(资料图片)
(来源:微信公众号“硕电汇” 作者:小硕团队)
实际上,推动中长期合同高比例签约的指导思想由来已久,2020年国家发改运行〔2020〕1784号文件就明确提出鼓励市场主体及时、高比例签约的要求;目前全国已有相当数量的省份将这一指导思想纳入到了各自中长期总体方案之中,本质目的是通过对中长期高比例签约,对冲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成本抬升的风险。四川省历年都将这一指导思想写入到了总体方案之中,只是并未出台相关具体约束措施。
从历年的四川电力市场年度交易发布的结果公告来看,整体市场的确体现出高比例签约的结果,往年年度交易丰水期成交价格常是地板价甚至限价以下,且月度增量交易不能双边,由于年度交易更加容易获取更低的价格,因此市场主体有动力应采尽采,80%签约要求整体基本能够达到。今年年度交易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丰水期交易价格不再是地板价,此时年度交易价格一定较月度远期价格更低的预期不再笃定,此时政策加入按月80%签约约束且带惩罚性的实质要求正合时宜,也让往年市场主体在年度交易后因年度交易价格不及预期,从而策略性的选择让某些月度需求“裸奔”进入月度交易没有了全部继续的空间。
2023年总体方案中新增的保障中长期签约比例达标的约束措施,势必深度影响正在进行的年度交易发用两侧主体的交易策略,让市场参与的发用主体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体验。
从交易中心对年度交易时间安排设计来看,水电企业发用两侧合同拍卖较售电公司发用两侧合同拍卖先一天进行,这让对侧拍卖交易存在明显时间差。即发电侧年度批发分月签约电量低于近三年分月平均省内市场化结算电量 (含留存电量) 80%的电量先拍卖,拍卖完成之后的次日再进行用电侧年度批发分月签约电量低于对应基数80%的电量拍卖交易。
由于政策并未对两侧合同拍卖交易进行更加细节的描述,站在发用两侧市场主体的角度,则存在以下不同的理解和风险。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某售电公司在参与水电企业发用两侧合同拍卖交易前,采购标的月”7月“仅批发了零售签约电量的50%,那么存在以下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假设1—有资格参与拍卖
如果该售电公司7月有资格参与水电企业发用两侧合同拍卖,且拍得的量可以用来弥补用电侧本身年度批发交易量不足80%签约要求的部分。则未买够电量要求的用电侧就可在对侧拍卖交易时参与拍卖从而补充自身需求电量,以免自己第二天被拍卖;如果这样,则为用电侧买方的欠买80%的策略提供了支撑,为参加对侧拍卖来满足采购需求提供了可能;还可以理解为,在对侧交易时用电侧较发电侧多了一次调整自己年度交易采购量的机会,从而避免自身被拍卖。
若果真如此,从市场交易制度来看,则缺乏公允性,发电侧在很大程度上吃亏。不过,小硕团队认为政策制定方不可能没想到这样的设计给市场主体带来的重大影响。
假设2—没有资格参与拍卖
如果该售电公司7月没有资格参与水电企业发用两侧合同拍卖,只有在之前买够了政策要求的80%签约要求的量才能参与拍卖,则可以打破时序带来的不公平性,但是由于容易出现被拍量超过竞拍量的情况,极端价格就有可能出现,而被拍主体利损的风险巨大,这并不应该是政策制定方愿意看到的场景。
假设3—部分参资格参与拍卖
如果该售电公司7月拥有部分资格参与水电企业发用两侧合同拍卖,若规定50%到80%之间的量不允许参与水电企业发用两侧竞拍,且这部分量必须接受随后的售电公司两侧合同拍卖,只有80%到100%之间的空间被允许参与水电企业发用两侧竞拍,此时将能够最大可能的避免极端价格的出现的同时,也做到了发用双方在时序先后上的公平,更符合政策设计的初衷。
如此可见,拍卖的先后顺序远没有“拍卖机制设计细节“来的更重要,而拍卖细节究竟如何确定,在本次年度交易过程中对买卖双方都显得极其重要。不过从80%签约约束的政策来看,无论如何执行,必将成为四川电力市场本年度交易的又一“亮点”。
2023年度交易仅剩2个交易日,据小硕观察,发用两侧合同拍卖机制的首次登台,很多用电侧主体结合自身的政策解读,认为是增加了年度交易买方博弈的底气和筹码。而小硕团队认为,发用两侧严格按照分月80%及以上的约束线进行年度交易及签约,才是充分体现政策设计初衷,顺利完成2023年度交易,避免出现重大成本增加风险的科学选择!